English

建筑节能:一个沉重的话题

1999-11-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永恒 我有话说

 在建筑类图书层出不穷的今天,建筑节能这个建筑过程中重要而又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却被建筑界和出版界有意无意地形成了某种“真空地带”。但令人庆幸的是,中国计划出版社敏锐地捕捉这一选题,以扎实的功力相继推出三本建筑节能图书:《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怎么办?》以及“建筑节能丛书”的第一本《外墙外保温技术》,使建筑节能这一沉重而敏感的话题不仅在建筑界内部获得了持久而热烈的影响,而且使社会公众也开始关心和谈论建筑节能这一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

谈到这三本建筑节能图书,中国计划出版社的编辑们颇为自豪,他们认为这三本书的特点在于:选题好,抓住了建筑图书市场中的空白点;权威性强,这三本书的作者均是长期为我国建筑节能问题奔走的专家;话题敏感,建筑节能问题是我国建筑工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编辑室主任郭连庄先生还告诉记者:“这三本建筑节能图书既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又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第一本书《建筑节能技术》一炮打响,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建筑节能:怎么办?》首印10100册面市即被抢购一空,又加紧印制了8000册。

虽然建筑节能类图书市场上鲜见,然而建筑节能这一沉重的问题在建筑界、能源界专家内部却早已是一个“现实问题”。原因在于:建筑节能是一个世界性的大潮流,也是我国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我国现实的国情出发,这个问题更为迫切: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还是以我国蕴藏量比较丰富的煤、水力资源作比较的,石油、天然气还远远落在后面;建筑是我国用能的大户,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1/4,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数目还在逐年增加。同时我国的建筑能耗还由于技术和人为的原因,是发达国家能耗的3倍,当然这也意味着我国在推广建筑节能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中国建筑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会长涂逢祥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筑节能这个问题在我国已经严重到了非大力整顿不可的地步。”他认为推广建筑节能的意义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率每年可达8%——9%,而能源增长率只有3%——4%,约为经济增长率的1/3,这个比例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改善我国“热环境”的需要,同同纬度的别的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气候状况显著呈现“冬天冷,夏天热”的特征,尤其是冬天,北京要低10——14摄氏度,长江沿岸要低8——10摄氏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越来越不能容忍这种冬天的严寒,这就给改善建筑这个“热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需要。以北京为例,在11月至来年3月的采暖期,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要比非采暖期高6倍,这些严重的现实问题都需要通过推广建筑节能这个途径加以解决。

作为编写《建筑节能技术》这三本建筑节能图书的主要参与者,涂逢祥先生对这方面图书资料的缺少深为不满:建筑节能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显得更为迫切,但这方面的书不多,除了计划出版社的这几本建筑节能类图书外,别的出版社很少涉及这方面的选题。而且这方面的资料大多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跟国内读者有一定的距离。这三本书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对建筑节能理论和实践作了一个具体性的介绍,应该能够引起国内出版界和读者的深思,希望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作为“建筑节能丛书”责任编辑之一,郭连庄先生认为:《建筑节能技术》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建筑节能各个方面技术的书籍,因而主要用于建筑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随后的《建筑节能:怎么办?》就立足于使之成为一本科普读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插图介绍建筑节能,目的在于提高建筑节能操作人员和广大群众的节能意识。《外墙外保温技术》则是一本实用性的技术书籍。

在记者采访中,有关专家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纷纷表示担忧,都认为建筑节能,从建筑界走向民间,必将是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重点,也应该是全民族关注的一个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